挖掘精湛陶瓷文化,復活御窯制瓷工藝為已任
歸莊圖
神宗元豐三年(1080年)正月初一,舉國歡慶的日子,蘇軾在押解下行程一個多月,終于抵達黃州(今湖北黃岡)。這一年,他43歲。
作為受誣被貶的“罪人”,心情自然不愉快,“長江繞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?!碧K軾以輕松的口吻自我嘲解。往后時日,親人來依,友人來訪,心情稍緩。然而因無官邸、停發(fā)俸祿,又是閑職,蘇軾一家的生活很快變得拮據(jù)。但他不等、不靠、不要,先是將夫人首飾的變賣,節(jié)儉生活;再向太守借了一塊地,自食其力。
因為這塊荒地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,因而取名“東坡”,蘇軾索性順勢給自己取了個別號——“東坡居士”。他在東坡栽了農作物,又筑園圍墻,造起房屋來。房子取名“雪堂”,并在四壁都畫上雪花;園子里,則遍植松、柏、竹、梅等花木。
這年春天的午后,蘇軾如往常一般在松下煎茶。太守徐君猷來雪堂看望,打趣道:“你這房間起居睡臥,環(huán)顧側看處處是雪。不覺得太冷清嗎?”蘇軾手指院內花木,爽朗大笑:“風泉兩部樂,松竹三益友。”
……
關于東坡的橋段早已經(jīng)讀過,誠德軒的畫師將莊園生活用心畫上這款水洗,青花工藝,素雅清新,描繪的不僅是那一份寧靜,更是通達心境的彰顯,如東坡“歲寒三友”般的豁達。